mobile48365365 > 基层党建 > 流动驿站

“小温暖”解决流动党员“大包袱”
2018年07月02日 10:35  来源:海门港新区

  海门港新区长桥村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 188名,其中流动党员多达56 名。身份难显现、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是显在的工作难点,而这种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感和隔膜感又导致了流动党员组织存在感与归属感的弱化。流动党员管理成为党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桎梏,也成为基层党建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长桥村建立了“党员微家”微信公众号,架起了家乡与流动党员的连心桥,以“晒一张照片、送一份贺卡、寄一封家书”这实实在在的“小温暖”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的“大包袱”。

  晒“一张照片” 解流动党员思乡之情

  很多流动党员已离家数年,既有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又对家乡的模样已经生疏模糊。“党员微家”开设了《这10年家乡的变化》专栏,以新旧照片对比,展示家乡在新农村建设、民生发展、特色产业以及脱贫攻坚方面的成果,通过微信实现了跨时区的声音、图片与视频的及时、真诚传递,吸引了流动党员阅读和留言。特别是苗木示范基地、大棚瓜果设施、高效药材基地、辖区工业园区的建设风貌、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阳光扶贫””走帮服”等一张张照片展示了长桥村的新面貌、新起点、新发展,纷纷获得了党员们的点赞。

  送“一份贺卡” 递流动党员组织温暖

  在支部微信群开展的以“发送一条生日祝福、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畅谈一次体会感悟、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办理一件实事好事”为主题的庆祝党员“政治生日”活动。通过党组织与党员的真诚交流,传达出组织对流动党员真挚的关心,让流动党员“身在外、心在党”。今年以来,共有6个党支部为24名流动党员庆祝了“政治生日”。每到一名党员的“政治生日”,村里都会制作电子生日贺卡,由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发给党员。“无论身在何处,你都是一面流动的旗帜,一根先进的标杆,一盏航行的明灯。希望你铭记党员身份,牢记党员义务,充分发挥模范作用……”这种任何说教都无法代替的组织温暖,激发了流动党员的组织存在感、归属感,更激发了他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誉感。

  寄“一封家书” 唤流动党员回乡创业

  “虽然你们身居他乡,但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勇于拼搏,不仅为自己描绘了亮丽的人生,也时刻情系家乡建设,关注家乡发展,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靓丽风采。”这封《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经“党员微家”一推送,立即在朋友圈传播开来。信里不仅盛赞了外出流动党员的艰苦创业精神,也发出了号召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深情召唤。千里见信如见面。在上海的流动党员张国平、陆文武,南京的赵水田、北京的张乃峰等等从微信群上看到“一封家书”后,了解到村里需要建设社区文化中心、硬质道路等基础设施时,纷纷献计献策、献资荐谋;在得知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和镇村招商引资纳贤时,积极通过电话、微信等多方位向支部自荐和推荐有效信息,在他们的带动下,有12名流动党员利用自身优势成功为家乡出资助力,16名流动党员参与了所在镇村的招商引资,30多名流动党员为家乡村民推荐收入稳定的劳务岗位400多个。(周希)

  • 附件:  

相关信息
mobile4836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