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48365365 > 时代风范 > 党员风采

卞龙:红土地的守护人
2018年07月09日 11:58  来源:盱眙县委组织部

  “N4A”在普通人看来,只不过是几个平常的字母和数字组合,可是,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卞龙的心中,“N4A”却承载着他沉甸甸的“红色梦想”。 

  “‘N4A’是新四军部队的番号和臂章符号,对经历过抗日战争炮火洗礼的新四军战士来说,‘N4A’是他的精神‘图腾’。新四军戴着‘N4A’臂章,在战局异常复杂的华中敌后,用铁军精神筑起一道巍峨的长城。新时代,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N4A’铁军精神发扬光大。”卞龙馆长这样说道。 

  2007年,卞龙从县文化局纪检书记岗位上调任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这一干就是12个春秋。纪念馆工作人员蔡卫东回忆说:“当时,我就觉得,卞馆长来这里是头脑发热,不可能在这里待下去的。为什么呢?人家是副科职干部,而我们纪念馆当时还是一个股级事业单位。副科职干部到股级事业单位工作,是不是头脑发热?条件还特别差,远离县城几十公里,不通班车,偏远荒凉,他凭什么能待下去?当时馆里年轻的讲解员走了一拨又一拨,连事业编的讲解员都离开了。可是,没想到的是,馆长在这里一待就是12年,让这里彻底大变样。” 

  如今,走进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绿草如茵的广场,数点威武雄壮的军舰飞机,瞻仰造型别致的新四军文化艺术馆,漫步在土墙、茅草军部旧址群中,我们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佩服这位红土地的守护人。 

  “黄花塘是一本写不尽、读不完的书。1943年12月,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移驻黄花塘,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北撤淮安,新四军首脑机关在黄花塘两年零八个月。这一时期,成就了新四军的辉煌,也成就了黄花塘的荣耀。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党员干部到这里学习培训,缅怀那段热血沸腾、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追寻先辈足迹,汲取精神力量,我感觉我们之前吃的苦没有白费。” 

  12年前,卞龙到军部纪念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钱把所欠的水电费2万元交了。工作启动后,他四处奔波,找名额要计划,招聘讲解员,可是没人愿意来。实际上,讲解员是对纪念馆没有信心。一个连工资都不能保证按时发的单位,还能做出什么名堂?第一年年底,纪念馆果然发不出工资了。卞龙二话没说,和妻子一起到农商行贷款,把员工工资发了。像这种夫妻两人到银行贷款,发放职工工资、支付工程款的事情,卞龙在军部纪念馆工作的前八年、里,有四年都是这么做的。 

  从接任馆长第一刻起,卞龙就在思索,如何把新四军的这段历史展示出来?他翻阅了大量新四军历史资料,走访新四军七个军部,寻找突破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新四军不仅是一支能打胜仗的部队,也是一支有文化的部队,而展示新四军文化工作的展馆,一个都没有。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卞龙没有耽误,他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做总体规划,开始筹建新四军文化艺术馆。文艺馆动工时,单位的账上几乎没有资金,县里财政困难,全靠他四处奔走筹措资金。工程一边干一边争取资金,原计划用一年时间建成对外开放,却用了三年的时间。回忆过去,卞龙说,守摊子,只会越守越小,只有用开放的态度,才能走得远。为了能够全面展示新四军历史、新四军文化,吃苦受罪也值了。比起我们的前辈、先烈,这点苦算什么呢? 

  搞基础实施建设难,搜集新四军史料更难。卞龙为了当年江淮大学的一本书、一个信封,为了一套衣服、一双鞋、一个水壶,他都不远千里去寻找、搜集。他认为每一件物品都有着它的历史,它的故事。他发誓要把这里建设好,让后人来瞻仰、被感动。他常说,我们这代人要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学习先辈有追求、有信仰、不怕困难的精神,让铁军的旗帜代代相传。 

  他的真情感动每一个人。在北京时,新四军的后代纷纷找到卞龙,他住着的那个小旅馆俨然成了“军部”,陈昊苏、陈丹淮、刘延淮······刘源上将到军部参观,看见纪念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非常感动,萌生了为纪念馆做点事情的想法。卞龙向他汇报了想筹建国防园教育园的想法。之后不久,东海舰队退役的扫雷舰和解放军总装备部退役的榴弹炮、高炮、坦克、装甲运输车、歼击机等在纪念馆陈列了。2010年春天,卞龙出差去上海,十几位八十多岁的老同志,是新安旅行团团员和华中建设大学的学生,听说卞龙快到上海了,他们冒着寒风,早早地来到会议室,端坐等候;还拉他回家里住,说一整夜的故事,他们把黄花塘来的人当成亲人;得知卞龙晚上要离开,老战士们仿佛听到了集结号,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久久地目送。华灯初上,背倚繁华的大上海,那一排英雄群像,是在接受新四军军部的检阅。 

  卞龙常说,黄花塘是新四军故乡,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这片红土地需要人坚守,我愿意做她的守护人。(叶庆武 宋彬 赵穆清)  

  • 附件:  

相关信息
mobile4836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