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48365365 > 时代风范 > 支书故事

邱安健:射阳红色基因的掌门人
2018年01月02日 16:55  来源:射阳县合德镇

  2017年是中共华中工委在射阳县合德镇耦耕堂成立70周年。1947年11月10日,华中工委在耦耕堂正式成立,书记陈丕显,副书记曹荻秋,组织部长郑平,副部长陈一诚;宣传部长欧阳惠林,熊宇忠为副部长兼华中党校校长;华中工委机关本身驻耦耕堂,军事机关叫华中指挥部,管文蔚任指挥。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华中作为战略总后方,为两大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充足的兵源粮秣,培养了大批的南下干部,华中工委在耦耕堂活动的时间恰恰处在中国革命斗争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处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黎明时分。喜看今日的耦耕堂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不到2年时间,他致力环境整治,让一个昔日脏乱差的偏僻小村重新焕发“美丽模样”; 

  不到2年时间,他倾情民生实事,赚得这方红色热土上的村民们的“金口碑”; 

  不到2年时间,他心系强村富民,开拓出一条百姓拥护、具有本村特色的“致富路”…… 

  他,就是合德镇耦耕堂村党总支书记邱安健。 

  作为镇下派干部、耦耕堂村的当家人,不到2年时间,他紧紧围绕“强班子、抓队伍、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使得一个昔日的脏乱差村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心底无私村民赞 耦耕堂村位于合德镇西北部,是中共华中工委旧址,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960户2742口人,党员90名。2016年3月,邱安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村两委班子涣散,群众因为各种矛盾上访不断。 为建设一支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和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邱安健建立完善了村务政务公开、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结对帮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他要求该村“两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约法三章:不徇私情、公道办事、为民谋利,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如低保、民政救助等,村两委班子成员都坚持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该村两委班子成员精诚团结,无论大事小事,都和老百姓说真心话、交实底。干群关系不断改善,历史矛盾不断消化,2年来该村从未有过上访或越级上访,真正赢得百姓的拥护。 

  

  

  

  

  该村村民方德利说:“还是邱书记这个家当得好,不但改变了村两委班子的精神面貌,而且化解了许多百姓多年没有解决的矛盾。” 偏僻村美丽嬗变 如何才能使村子美起来,村民富起来?上任后他在改善民生上接连不断地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该村有20%的村民从事畜禽养殖,多年来,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养殖户周边的沟塘成为露天粪坑,夏天苍蝇乱飞,臭气哄哄,村民意见纷纷,屡屡因为环境问题而打县、市长热线电话。为了根治百姓反响强烈的环境污染的“痼疾”,还百姓一个宜居环境,该村在财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多方争取了近300万元投入到环境整治中,共清理粪污垃圾4000多吨、清理沟河达40公里,为养猪户新建三级沉淀池52座,同时对养殖户家前屋后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有效治理了全村的畜禽粪便污染,今年4月成功为市、县检察院放了公益性诉讼现场会。 

  

  

  

  该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从改善基础设施和改变村容村貌入手,筹措资金20多万元修建了4公里的村级水泥路和6座财政桥,完成闸东线——耦耕堂村中心路3公里拓宽路的清障工作,投入23万元,疏浚条排沟35000米。 

  在“大走访”活动中,该村群众周明良反映村部到射阳河边道路坑洼,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严重影响农产品销售。群众利益无小事。他得知这一情况,经两委会研究决定要修好这条通道,他克服资金、人员等困难,与干部群众一起,群策群力,经过2个月的苦战,终于修通了这条笔直的水泥路。 

  短短2年不到的时间,该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改善。河水清澈,道路平坦,空气清新,处处洋溢着文明的新风尚。 兴产业强村富民 全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带领群众走致富路上。 他发挥该村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根据村民的特长,责成专人负责,组织村民到镇内外企业务工。劳务收入成为该村一项可观的收入,而且逐年递增,全村由2015年的   96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280多万元。 畜禽养殖是该村的传统习惯。2年来,他组织了养殖大户前往外地考察学习4次。学习回来后,他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成立了一生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集体搭台,村民唱戏”的模式,入股合作社的村民跟着他发了养殖财。 对于畜禽粪便的处理,一直是他挥之不去的“心病”。如何变废为宝,同时又改善环境问题?他从朋友处得到一个信息:盐城有个客商从事粪污集中处理项目。得到信息后,他第二天带人就登上这位客商的门,请求合作。经过几轮洽谈,客商终于答应拟在该村投资1000万元,目前正在选址,将全村所有粪污集中处理,新建集中处理区,将所有粪污加工成有机肥。该项目建成后,不但可有效解决困扰该村多年的粪污问题,而且可增加税收,解决20个农民就业问题。 养殖搞起来了,种植上也要有特色。根据全村的自然优势,他动员种植大户流转200亩土地,进行水稻、龙虾轮养,该项目已经实施。劳务收入、畜禽养殖、稻虾种养已经成为该村的三大主导产业。村民人均收入年年上台阶,由2015年的19800元上升到今年的22000元。全村近60万元的村级债务也全部化解。 

  

  

  

  

  

  

  该村老党员郑步庆感激地说:“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村级债务化解了,大家个个都说邱书记是耦耕堂的‘福星’。”(殷丽娟 赵祥新) 

  • 附件:  

相关信息
mobile4836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