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48365365 > 基层党建 > 流动驿站

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
2017年09月15日 10:29  来源:海门市委政法委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普遍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如何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帮流动党员建好“家”、找到“家”,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切实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流动党员怎样才能真正找到家?首先,需要流动党员自身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员可以流动,但党员的身份不能改变,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履行。这既是党章明确规定,更是每一位党员的政治自觉。一个时期以来,少数党员在人口流动大潮中,逐渐迷失了自我,组织观念、组织纪律、党员意识有所淡化,有的长期不与组织联系,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长期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为名副其实的“档案党员”、“台账党员”、“隐形党员”,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严重削弱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给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要让流动党员真正找到家,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流动党员自身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流动党员只有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向组织靠拢,心中想“家”、心中有“家”,才能明确“家”的方向,真正做到远游千里不迷航、风筝高飞不断线。
  其次,需要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担当。流动党员的“家”在哪里?这需要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的责任担当。党员外出情况复杂,既有成建制外出,也有分散外出;既有年轻党员的外出打工创业,也有退休老党员的异地安置、异地生活。不管属于哪种情况,作为流动党员户籍所在地党组织,必须切实履行好党员教育监督职责,采取人盯人战术,明确党员流向,掌握党员动态,落实管理措施,让党员离“家”不忘“家”。如果确因客观情况,流出党员不能回“家”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的,也应及时与流出党员取得联系,或者将组织关系转入流入地,或者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让流出党员在流入地参加活动、履行义务,有效避免党员漏管现象的出现。作为流入地党组织,也需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责任扛在肩上,帮助流动党员建好新“家”,找到新“家”,并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流动党员增强对新“家”的凝聚力,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第三,需要上级党组织的指导督促。要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真正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对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对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认真加以研究,从宏观上努力为基层组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保障和支持。要尽快建立健全党员信息共享机制,切实做到党员流到哪里,教育管理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强化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鼓励基层党组织对化解党建工作难题进行探索实践,帮助基层破解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瓶颈,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严格落实问责,对“长期不找党员”的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对“长期不找党组织”的党员按照党章要求进行严肃处理,以问责促进管党治党责任的落实,以严管推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惟其如此,流动党员找“家”才不难,有“家”才心安。(陈 德 和)
  • 附件:  

相关信息
mobile4836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