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默默奋战在反贪一线近十年,忽然进入聚光灯下,滨海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污贿赂局局长刘文胜仍然话不多。就是这样一个中等身材的汉子,既是当地百姓心中的“包龙图”,也是亲朋眼中六亲不认的“绝情汉”。

  专揪民生“蛀虫”

  在滨海,曾流传着“医疗保险不保险,看病报销难上天”的说法,群众反映在花钱看病时总不能及时报销,审批过程也困难重重。

  在查处县医保中心原负责人贪污受贿案件初始阶段,就有许多人拎着重礼前来说情。县里一位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醒刘文胜,不要捅这个娄子,捅开了对你没好处。

  “这不仅是钱的事,更是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大事。”为了查清案件,刘文胜多次假扮成患者暗访调查,最终将贪污、受贿、挪用600余万元的滨海县医保中心主任和相关责任人送上法庭。

  另一起界牌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贾某贪污粮食补贴案中,刘文胜带着同事,耗时20多天,查证了多年累计的十几万条粮食补贴信息,最终查实了贾某等两人贪污的事实。

  如此大费周折地办案,有个别同事表示不解,但刘文胜却有自己的看法:“小官巨腐,这是老百姓最痛恨的事,这些‘蛀虫’不抓,要我们反贪局有何用?”

  截至2014年底,刘文胜带领干警办理了一批涉及百姓民生的医保、侵吞国家惠农资金等贪腐案件,扳倒了科级干部42人,处级干部3人,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赶不走的“案痴”

  刘文胜是全院唯一不带手机的人,但每次都能找到他,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家,这引起了曾经的“顶头上司”、盐城市盐都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永娣的注意:“他生活圈子简单,踏实可靠,正是反贪局局长最好的人选。”

  在张永娣看来,刘文胜就是个“案痴”,一旦上了案件,“赶”都“赶”不走。她清楚地记得,2007年查办城建规划领域系列腐败案件时,恰逢刘文胜的儿子参加高考,他硬是一天都没回家。

  9年来,刘文胜80%的工作时间用在办案上,一年有7个月与干警们吃住在办案点。案件侦查阶段每天的睡眠不超过4小时,“五加二”、“白加黑”、没有节假日的工作状态他更是习以为常。

  2013年,刘文胜接手了一个全市公认的“骨头案”:盐城原面粉厂12年前改制时,厂领导私下交易,损害数百名退休职工利益,案情错综复杂。接案后,刘文胜连续4个多月全部吃住在办案点,并和反贪干警先后赴五省调查取证,谈话近百人,查阅账目2000多本,终于“攻下”案子。

  当员工们前来感谢时,刘文胜感受到了幸福和沉甸甸的责任:“把工作的‘辛苦指数’变成百姓的‘幸福指数’,才是检察官应有的追求。”

  “六亲不认”的局长

  有一回,刘文胜办个案子,要抓的人是自己的亲戚,家属又下跪苦苦哀求,可刘文胜仍“冷酷”地选择了执法抓人。这件事之后,刘文胜的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也在县城传开了。

  “其实看到老人家跪在自己面前,也在想,这么铁石心肠是为了什么?但我不能践踏法律的底线。”刘文胜回忆说。

  秉公执法却不被理解,刘文胜只能在心里默默承受这份苦与痛。有一次和家人参加一个亲友的葬礼,刘文胜被一个亲戚当众责骂“不近人情”,只因为刘文胜在一起受贿案的查处中,没有对她的女婿“网开一面”。

  刘文胜常说,反贪工作只有“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才能“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他跟家人约法三章:不打听案情,不替人说情,不收受礼品。妻子下岗17年,一直在药店当临时工,虽然妻子为此吵闹过,但他从来不愿张口给妻子找个正式工作。很多人主动提出帮忙,也被他一口回绝。

  2014年,刘文胜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2015年,刘文胜荣获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称号,不久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对于荣誉,刘文胜看得很淡然:“我是个平凡人,只不过是有着对法律的信仰和对职业良知的坚守。”